封面新闻
南京大学首届"新新节"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22-12-29
字体:【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在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背景下,为全面推进"熔炉工程"和"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构筑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新生体验,立足鼓楼校区"寻根性办学"战略架构,首次面向新生打造主题式专属节日——"新新节"。

首届"新新节"于11月28日开幕,为期两周,设置了悟新思、启新知、铸新力、润新心、敦新行五大主题版块,聚合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营造向上向善向新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激发青年潜能、奏响青春旋律,引领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青春建功新时代中做新思想的践行者、新征程的奋斗者、新时代的追梦人。


融入思政元素,理想信念促培根铸魂

探索五育融合育人的新载体,把理想信念教育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将爱党、爱国、爱校之情和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之志融铸于每位新生心中,以多彩文化活动展示青年志气骨气,号召新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奋斗铸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11月28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最具影响的顶尖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教授为新生带来《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阐释新时代大国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讲述新时代中国外交如何在全球变局中开创新剧,在世界变局中化危为机。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让法治意识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12月2日,法学院李友根教授主讲《我国法治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变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法治的阐述,从我国法治的理论发展与时代变迁、法治发展的目标与法治建设的方向等角度,带领新生领略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图景。


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将体育融入学习生活,让新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11月29日,残奥会轮椅击剑冠军荣静向新生讲述成长经历和奥运历程,展现了"让国旗因我而飘扬,让国歌因我而奏响"的青春奋斗初心。


12月3日,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二十大代表许安琪与南京体育学院击剑学院世界冠军及全国冠军代表、江苏省击剑队队员走进北园,开设"奥运冠军公开课",宣讲二十大精神,展示击剑基本技术动作,在实战体验中,新生们了解花剑、佩剑、重剑的基本规则,感受中国体育人"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12月3日下午,南京大学校史学习社成立。为更好地用校史文化感染新生、用南大精神感召新生,校史学习社邀请教育研究院院长、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运来和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吴玫担任顾问。王运来教授手书"研史鉴今,读书修身"赠与校史学习社。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处长闻慧斌为以"学魂·雨花英烈中的南大学子"为主题,讲述了南大校友成律、文化震、顾衡、成贻宾等英烈的英勇事迹,带领新生切实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展现了百廿南大的红色底蕴。

此外,新新节期间还进行了线下展示和线上打卡等活动,让活动更具亲切感与参与感。"筑梦南雍,一寓青新"学生社区文化创建评比,动员全体新生打造文明寝室,定格宿舍专属记忆、展示宿舍独特文化,助推打造全新学生社区。"桐落鼓楼 共话新意"寻根打卡活动让新生在"鼓楼校区手绘地图"里寻觅古老建筑、重温老一辈南大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讲好南大故事、赓续南大精神、书写新生故事。




打造实践创新平台,引领新生闯科技高峰

勇当先锋、勇挑重担,是中国青年的鲜明特质,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术视野,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创造力,训练学术思维与态度,感受南京大学学术共同体的价值文化,为有创新创造激情和想法学生搭建支撑平台。

11月30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冯一军教授以"从正到负,左右开弓:下一代无线通信中的信息超材料技术"为题,围绕人工电磁超材料研究的发展历程,向新生介绍了电磁信息超材料新概念和新应用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前沿的广阔发展前途,描绘了电磁信息超材料在下一代6G无线通信技术上的应用前景,鼓励新生扎根实验室、聚焦新工科,为电子学科前沿科技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12月1日,"新生午餐会"在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会议室举办,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围绕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个人和时代关系这一主题,与新生畅谈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就如何平衡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与展开讨论交流,鼓励新生心怀"国之大者",在砥砺自我中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在行动中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有训书院院长邢定钰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毓琇书院院长祝世宁教授在"南雍下午茶"与新生共谈,分享成长、治学经验,为新生答疑解惑。邢院士以"老学长"身份向同学们回忆起他在60年代来南大求学的经历,鼓励同学们"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祝院士寄语同学们,"人就应该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坚持克服困难。"


12月11日,"科创筑梦想,奋进新征程"科创集市在南园学生社区开幕,我校"挑战杯"系列竞赛团队、"互联网+"优秀获奖团队、各院系学创组织、学术科技类社团,搭建15个文理工商交融的科创展台,讲述校园科创新的青年故事。 "贝拉日记与和平城市""仙女木科普工作室""城建博物坊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展台集成为每位新生的打卡地。E创社、机器人协会、3D打印社的社团魅力展示及趣味科学营活动,带领新生感受科学的魅力,鼓励新生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投身科研攻关前沿。


下午,一群对科创、航天方面有着浓厚兴趣的新生齐聚一堂,共享科学之妙。活动之初,新生们分为四个小组,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水火箭的制作。各组领取材料之后,便进入紧锣密鼓的制作之中。组员们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一个小环节,为了得到更优的飞行效果,不断优化组合方式和形状。组合完水火箭之后,同学们走进苏浙体育场,依次放飞各组的水火箭,最远射程达到近70米,横跨了整个足球场。这群充满热情的青年们在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火箭后,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为如今中国航天取得的事业腾飞而自豪!




搭建多彩文化长廊,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文化内涵、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现新生风采,让新生以强烈的校园主人翁意识和昂扬的青春风貌,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大学新征程。

涵育阅读风尚,在典籍中汲取智慧。11月28日清晨,经典‘新’读,文以致远",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以晨读朗诵、读书心得交流的形式,带领新生从典籍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述往思来、向史更新汲取守正创新的文化自信。12月3日,新生学院联合南京大学出版社、大众书局,举办"书香南大"活动,精选超700种畅销图书及50余种文创产品,以图书市集为载体,为同学们搭建获取新知、涵养校园文化的特色平台。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青春光彩。非遗进校园,让传统技艺"活"起来。12月1日,金陵剪纸非遗传承人张钧全面生动地向新生诠释了金陵剪纸的丰富性、多样性,带领新生深度体验中国优秀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投入到艺术作品创作之中,推动新生以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12月11日下午,南京市戏剧团走进校园,林爱娜带领新生全方位了解京剧的历史地位与发展史,并一一介绍了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新生走上舞台体验国粹之美。京剧团带来的《天女散花》《卖水》剧目将人物心理与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同学们零距离全方位感受京剧艺术魅力。




12月10日,"百川汇南,此间同心"校园民族文化节展示各民族独特风情风貌,展台精心设计"填句游戏""民族知识知多少""画出心中的石榴籽"等活动,通过文化里的民族、生活中的民族、舌尖上的民族,宣传民族文化知识,展示多民族文化魅力,营造百花齐放、民族团结的开放文化生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南大校园常开长盛。

12月11日晚,"南音盛会 钟鼓新声"南京大学2022新生文艺汇演暨新新节闭幕演出在大礼堂上演, 通过"盛会咏南音""南音传钟鼓""钟鼓颂新声"三个篇章,集中展示了新生风采,彰显了南大学子的青春活力。 主题曲《南雍晚星》唱响,歌词镌刻少年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坚定,无所畏惧,奔赴梦想。诗朗诵《百廿寻根再起航》诉说南大百廿风华,百年钟声,迈向"第一个南大"青春理想。

作为新生专属主题节日,"新新节"旨在展现新生的青春激情与昂扬斗志,在体验参与中感受百廿南大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朴茂学术传统、魅力多彩校园文化,真正认知南大、融入南大、爱上南大,点燃激情、激扬梦想,在新的人生舞台上成就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