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说
行前作业|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读《习近平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有感
发布时间:2022-12-10
字体:【

有训书院  张大鼎

时间的指针拨回7月21日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我看到“有训书院”、“已录取”清晰的字样,泪水因梦圆南大的悸动而湿了眼眶。

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有着醒目的“120”。百廿南大的起点,当是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其后又并入金陵大学,建校至今数易其名。百廿风华,与世恒新!穿透历史尘埃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历久弥新,诚可谓是“光影流金,初心炽然”。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天的南大校园,草木华滋,万物生辉,四方辐辏,俊彦云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浪潮下,学子出国深造早已成为常态。但于我而言,留学的旨归更应该指向回到祖国。故读到《习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谆谆教诲,我暗暗点头。

当谂知,留学最基本的底色是爱国,最牢固的信念是报国。无论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群星中最为明亮”的李四光先生,还是“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的程开甲先生,亦或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先生……老一辈科学家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成绩已然功彪日月。

七十载筚路蓝缕,一百年长歌未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中国,已经消解了过去留学青年心中的桎梏。先进的仪器设备,浓郁的科研氛围,优渥的专项资金……归国科研,也就成了不二之选。从《新闻联播》中我了解到, “80后”南大海归博导缪峰,研制出全新量子材料,斩获我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都说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如今的留学归国青年们,正在新时代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助推国家的繁荣昌盛。

或有人言:“归国与否,只是关乎个人的选择。”

此言差矣。诚然,留学后定居海外的选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稍显自私的行为弃祖国恩情不顾,也必然难以令人称道。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新的世界加速拼图。中东难民冲击脆弱的欧洲联盟,美军急切飞离阿富汗泥潭,俄乌竞相屯兵,巴以飞弹对决,大国角力让全球关系空前承压。

再者,如此造成的人才流失、国家科研缺位、尖端技术“卡脖子”在所难免。邓小平主席有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拥有足够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我们要学习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爱国精神。于理,说白了,留学只是手段,用留学获得的知识回报祖国才是目的;于情,留学青年归国,其本质上是中国人一份故土情结,一种游子难以割舍的乡愁。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连在一起,将事业追求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连在一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为“中国梦,我的梦”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的九州,定是人杰地灵,海晏河清……